违建保安亭下篇 珍德纳成功申请 巷口建保安亭

2:54 PM , 0 Comments




(大山脚3日讯)作为威省首个批准成立“社区守卫计划”的开放住宅区,柔府珍德纳花园也被当局多次驳回申请,极力争取在路口设立保安亭不果,最终改为在巷口设立才获当局批准申请。
珍德纳(U型)居民协会代主席黄鸿源受询时表示,居民最初希望申请成立这项计划,并在入口处安置保安亭,不过同样面对驳回申请的命运,与执法人员展开一场又一场的“大斗法”。“我们一开始申请的时候整个住宅区有超过300间住户,后来多次被拒绝后才缩小范围,只在花园内数条巷口成立。”
他说,现在在这项计划下的单位约有60间,花园第21巷、23巷及25巷路肩设有保安亭及栏杆,每户居民依据房屋类型缴付50令吉至100令吉的保安费,聘请两名保安员轮流看守。
他指出,早前没有成立守卫计划时,当地频频发生罪案,试过匪徒持武器入屋行窃,也有妇女进入家门时被摩托车匪抢走手提袋,成立守卫计划后就大大减少了罪案发生。
遥控警铃降低罪案率
要改善罪案黑区,除了雇用保安员,居民自主的巡逻队或是善用科技便利,也可以有效打击罪案,例如阿尔玛斯里茵碧安园所使用的“遥控警铃”,便成功降低当地罪案发生率。
“遥控警铃”的概念,存在一呼百应的效应,每家每户人手一遥控,一旦遇到突发状况,住户可通过遥控器鸣响警铃,也就能在第一时间通知自愿巡逻队前来支援,对匪徒存在一定的警示作用。
斯里茵碧安园睦邻计划主席周巧荣表示,遥控警铃系统是配合手机聊天软件使用,除了防范罪案,也增加了当地居民的互动,让居民之间更团结。
“我无法概括这项计划是否整体达到良好绩效,但相信对居民而言,这项计划是利多于弊的。”
除了警铃防罪案,斯里茵碧安园居民也会组织队员,每周进行1至2次夜间巡逻,居民齐心合力为保卫家园付出努力。
斯里茵碧安园是威中首个居民自费安装警铃的花园,自2013年4月开始使用以来,罪案率明显减少,警铃装置部分在街道,部分位于草场范围。居民可按照家庭成员需要配置多个遥控器,感应器能够接收到距离警铃3条街道以内的范围。
审核申请考量各方面
目前,全威省仅有珍德纳花园获准成立“社区守卫计划”,部分居民认为地方政府制定的准绳严苛,俨然没有考量人民的需要,才会以各种理由驳回居民的申请。
市议员陈宗兴受询时指出,当局在审核申请时所考量的因素必须涵盖各方面,并非仅考虑申请者的意愿,当中也包括地理因素及反对方的意见等。
应了解申请程序
他说,这项计划本意是联系住宅区内的互动,创建守望互助的邻里关系,所以居民应了解申请计划的程序,一旦申请不获批准就不要越权执意建设保安亭。
他举例,曾有违建保安亭的住宅区居民办丧事,可保安员却要求奔丧者留下身份证号码,引起不满而起争执,也有居民把保安亭建在主要道路影响公众利益,申请才会被驳回。
需考虑其他民众利益
马章武莫区州议员李凯伦认为,尽管居民的出发点是维护治安,但实际上是逾越了地方政府政策,民众必须遵循正确管道进行申请,不能只为了方便自己。
他强调,市政局既已有“社区守卫计划”指南,只要申请者符合条件,必会批准居民设立,居民必须顾虑到其他民众的利益,以万达花园为例,居民在主要道路放置障碍物,会对他人造成不便甚至危险。
询及万达花园事件是否已有解决方案,李凯伦表示当局已建议居民将住宅花园划分区域后,重新作出申请,以符合申请单位不得超过300间及不可在主要道路设立保安亭的条件。
他说,当局已在较早前的对话会上作出建议,若万达花园居民接受,双方则可获得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。
减少陌生人闯入行窃
记者向一些花园住宅居民了解到,他们自雇保安人员及建保安亭的主要目的,是减少陌生人进入住宅花园行窃的可能性,并表示不是想与执法单位硬碰硬,只是希望双方能找到最佳的协调方案。
万达花园居民代表陈荣南说,该住宅区多次遵照手续申请将保安亭合法化,却遭威省市政局以3项理由驳回申请,即住宅单位超过规定的300户、居民协会未在社团注册局注册及保安亭位置在主要道路。
他说,花园早前在一个月内至少发生50宗入屋行窃案,居民贵重财物被盗走,让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居民极为担忧,才决定在获得大部分居民同意下在入口处兴建保安亭

Reference: Kwong Wah Article 2

-thethinker-

Scientia Est Potentia.

0 comments: